近年来,卫辉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持续提升环境质量,依托地区自然生态特色,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安排部署。秉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统筹谋划省级生态市创建相关工作,科学编制《卫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到2021年,全面达到省级生态市的各项指标要求”的目标,并结合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谋划36项重点工程。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完整责任链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推进辖区内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对照整改目标和措施逐项落实,确保整改事项整改到位。
三是改善环境质量,守牢绿水青山。将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目标,切实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及净土清废工作,全市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
四是打造绿色屏障,守牢生态安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及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全市国土绿化工作,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建设。2022年,共完成造林4.5万亩,基本建成“青山环绕、森林拥抱、林城相依、林水相融、林园相映、林路相连、林居相嵌”的森林生态屏障。
五是发展绿色经济,创造金山银山。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布局全市农业种植,引导发展近郊安都乡卫红花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食品饮料及包装、绿色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现代物流、智能机械制造两大特色产业;积极谋划生态旅游环线,拉动“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六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家园。完成674.35公顷的建成绿地提升改造,实施完成清洁取暖示范市“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用户25150户,建成污水收集管网60公里,中水回用管网3公里,中水提升泵站4座,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68%;探索推进“三通一入地”乡村建设,农村道路“户户通”完成113个村,铺设路面19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