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莹做客《对话民生》

来源:河南环境发布时间:2022-04-20 09:05打印页面

话 题: 绿色低碳看河南

嘉 宾: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 莹

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     张家良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   周 峰

主持人:陈 松

时 间:4月19日上午7:30—8:00

地 址:郑州市金水区纬一路2号院河南广播大厦

  主持人:各位听众、网友,早上好,我是陈松。欢迎收听收看今天的《对话民生》系列访谈《实施“十大战略” 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您在收听节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大象新闻客户端、河南新闻广播微博、微信收看本期节目的视频直播。

  主持人: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看河南,我省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今天特别邀请到: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莹

  您好王厅长!

  王莹:主持人好!各位听众、网友早上好!

  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张家良

  您好张处长!

  张家良:您好!大家早上好!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周峰

  您好周处长!

  周峰:主持人好!大家早上好!

  欢迎三位!

  主持人: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之大者”,也关乎河南发展全局。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作为生态环境部门,我们有哪些重点举措?

  王莹: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进入“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呈现向好态势。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介绍一下:一是在大气环境方面,人们享有了更多的“蓝天白云”。2021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指数实现“七降一增”(即综合指数、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七项指标下降,优良天数增加)。其中,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3.5%和7.2%;优良天数256天,多于国家下达目标30天。15个县(市)PM2.5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是在水环境方面,老百姓身边有了更多“清水绿岸”。国家考核的160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27个,占比79.9%,高于国家目标6.1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三是在土壤环境方面,全省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群众吃的更加放心。四是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1个,省级生态县29个。可以说,现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入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时期。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总体部署,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保为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

  主持人:具体来讲,主要会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莹: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发展,即加快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四大结构调整,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

  二是打攻坚,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重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7个标志性战役,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国考断面劣五类水体,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当中,努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三是强生态,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依托大河大山大平原,构建“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是保安全,即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强化重金属、尾矿库、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积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应对,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五是提能力,即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的“七大体系”(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法规制度,建设“人在做、天在看”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监控系统,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主持人:正如王厅长所讲,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结合生态环境部门的积极推动,我省各地在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方面也有着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2021年,淇河(鹤壁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提名案例。淇河水如何再现《诗经》中“淇水悠悠,桧楫松舟”的美景?我们去看看当地“加减乘除”科学治理的效果。

  主持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目前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总体情况如何?

  张家良:河南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是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确保黄河安澜的主战场,在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格局中,地位重要、任务艰巨、潜力巨大。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天鹅、大鸨、白鹭、野鸭等动物增多,仅在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就达1.4万只、占全国三分之二,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也开始在洛阳等地活动。流域有4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新密市、兰考县、栾川县、洛宁县),有6个县实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栾川县、汝阳县、洛宁县、嵩县、卢氏县、渑池县)。

  主持人:下步在实施综合治理上有哪些考虑?

  张家良:下一步,围绕打造“大河治理和生态保护示范区”,一是抓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入河排污口、涉水企业、黑臭水体、生活污水、农业农村等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二是抓执法监管。持续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近期将开展6个专项行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执法检查、涉水企业达标排执法检查、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三是抓项目实施。对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谋划的7大类31项、540个重大工程项目(匡算总投资约1800多亿元),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建成生效。我们坚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指引下,在全流域人民共同努力下,黄河一定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主持人:“让蓝天白云常在”一直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待,虽然近年来我省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但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部门在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如何提高精准性、个性化管控水平?

  周峰: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的高发时节,不仅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消除重污染天气写入《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并作为蓝天保卫战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应对重污染天气措施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全省重污染天气为8天,比2020年减少5天、比2019年减少15天。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不利气象条件、北方供暖等原因,秋冬季重污染天依然多发、频发,距离国家要求和人民期望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围绕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积极探索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减排措施,全力减少重污染天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预测预报。在重污染天气的高发期,加大空气质量预警会商频次,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息,根据不同的污染等级和时长,分区分类依法启动黄色、橙色和红色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并及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

  二是坚持精准管控。科学应对重污天气,实施“三个精准”。精准到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污染程度、排放情况等,实行差异化的管控措施,优先控制污染排放量大、治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出口创汇、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微涉气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原则上不予管控。精准到企业,按照企业环境绩效水平,实施分级管理。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对于A级企业,不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对于B级以下企业,采取差别化管控措施;精准到工序,建立完善“一厂一策”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将减排措施细化落实到具体产排污工序和产排污环节,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是提升管控实效。充分运用监测监控信息化手段,建立智能分析、锁定源头、跟踪督办、动态评估的高效闭环工作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积极有效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这里,也提请广大听众朋友们,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需要全社会意识到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同一片蓝天!

  主持人:当前,机动车污染是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有哪些影响?

  周峰:我省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和物流枢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机动车尾气主要包含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硫化物(SOx)等污染物。其中氮氧化物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细颗粒物,造成PM2.5污染;还能够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造成臭氧污染。其它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硫化物(SOx)等污染物,会直接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

  主持人:下步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机动车污染?

  周峰: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强源头防治,加快优化车型结构,着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方便群众绿色出行,有效推动机动车污染排放量持续下降。一是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以城市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重点,采取经济补偿、加快充电桩建设等方式,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争取在2025年年底前,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渣土车、水泥罐车、物流配送车等公共领域高频使用的燃油燃气车辆,基本更新替代为新能源车辆。二是积极推动老旧车淘汰。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老旧车辆提前淘汰,有序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燃气汽车和汽油车淘汰,逐步优化我省车型结构,降低高排放车辆的比例。三是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绿色出行“续航工程”,争取年底前,实现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全覆盖。加快构建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主持人: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张家良: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下一步,一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力争明年年底前,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二是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以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为重点,通过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等措施,到2025年纳入国家监管清单612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毕。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以行政村为单位,以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为重点,不断提升村庄“颜值”,“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600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

  主持人: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开启了常态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省生态环境厅是如何服务支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

  张家良:一是出台“一市一策” 支持政策。紧跟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立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针对郑州、洛阳、南阳、信阳等9个地发展特点,提出个性化的支持政策。二是优化环评审批方式。通过向市县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提前介入服务等方式,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目前省厅审批项目占比不到0.1%;全省70%以上项目环评只需网上备案,对产业园区的36类行业项目实施环评承诺审批制,审批时限比法定的缩短2/3(60和30个工作日压缩到20和10个工作日)。三是坚持“企业服务日”制度。这是我们的“金字招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从2019年开始,就把每月5日作为“企业服务日”制度坚持,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倾听民意、服务基层、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目前,已举办33次企业服务日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近3.4万家,协调解决企业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难问题1.7万个。最近,我们在4月7日举办的“有色金属再生行业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专题,就吸引1.2万余人在线观看,1000多家企业隔屏互动,反响非常好。四是优化执法监督方式。对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实行免除或减少现场检查,对10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施“非现场”监测、“非接触”执法,提高执法监管效能,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主持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能够做些什么呢?

  王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生活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比如,在吃的方面,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餐饮浪费;在用的方面,节水节电、随手关灯、避免长流水,买菜购物时尽量使用“环保袋”,少用一次性牙刷牙膏、泡沫餐盒,主动做好垃圾分类;在行的方面,尽量少开车,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多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努力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借此机会,我们呼吁:绿色生活,人人有责。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人人尽出一份力,实现绿色生活不是梦。

  主持人:您为我们畅想一下,未来美丽河南的建设成效是什么样的?

  王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基本建成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密切合作,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经过五至十年、甚至十五年、二十年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到那时,全省应该是: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一派美丽愿景。我们非常愿意和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主持人: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越早转,实现“两个确保”的底气就越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为美丽河南喝彩,为低碳中国添力!谢谢王厅长、张处长、周处长!

河南省
生态环境厅
企业服务日
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