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代表委员家园 > 政协委员风采

信阳市政协委员 胡正友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时间:2024-03-01 09:57打印页面

信阳市政协委员 胡正友

  胡正友,男,1968年8月出生,汉族,河南商城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2021年12月,被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表现突出的个人”,2019年—2021年,先后被信阳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4次、三等功1次。2022年12月当选为信阳市政协第六届委员。

  胡正友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团结带领全局上下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辖区8个县实现全县域二级达标;4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其中Ⅱ类及以上断面25个;土壤环境改良“五大任务”全部完成年度计划;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环境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推进扬尘、机动车、涉气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统筹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对254个空气质量站点实行“时调度、日研判、周通报”,发现数据上升明显、异常偏高等情况,立即进行排查处置,切实推动污染问题及时有效解决。2022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PM10平均浓度为60.4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39.6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97天,综合指数为3.871;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6项因子中5项已实现二级达标,其中PM10平均浓度优于省定目标任务5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优于省定目标1微克/立方米,得补生态补偿金6000余万元;辖区8个县实现全县域二级达标,空气质量排名全部进入全省前15位,其中新县、商城县稳居全省前两位。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锚定“保III争II”目标,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一排污口一策”,以淮河一干九支、六大湖库为重点,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精准科学制定治理措施,健全跟踪督办闭环机制,为协同开展全流域治理、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市4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同比上升8.89%。其中,Ⅱ类及以上断面25个,占比55.56%,得补生态补偿金1000余万元。1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实施土壤改良计划,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水平、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分类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五大任务”为重点,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2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完成本年度隐患排查和各类监测工作,80个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乡村振兴之生态振兴试点村任务全面完成,农村污水一体化设施处理相关工作入选全国农村污水处理十大案例,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土壤环境实现总体稳定、持续向好。

  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显著。立足生态优势,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省内唯一),层层筛选出20个项目,概算总投资348亿元,及时报送生态环境部,并提出金融支持具体诉求,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国家生态环境应急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启动。同时,各县区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明显,商城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光山县、罗山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在2021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中,我市5县区全部处于“基本稳定”及以上评价。

  营商环境指标全省第一。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研究印发《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十条》,制定强化主动服务、压缩审批时限、柔性执法检查、加速绿色转型等十条具体举措,实现惠企纾困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22年,我局组织开展各类企业服务活动30余次,主动服务企业400余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00余个,受到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在2021年度河南省全域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2022年7月公布),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的指标“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以环评审批为主要配合的项目保障、信用环境建设、企业权益保护等8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

河南省
生态环境厅
企业服务日
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