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环保业务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 环境科普 > 大气环境

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时间:2013-05-31 08:59打印页面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液体颗粒状物质(或称气溶胶)的总称。由于来源和形成不同,它的形状、密度、粒径大小,光、电、磁学等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有很大差异。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从0.001μm至1000μm以上,一般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物受重力作用很快沉降到地面,在大气中滞留几分钟到几小时;粒径为0.1μm的颗粒不但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而且迁移距离远。
    颗粒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人为排放源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煤烟;工业生产、建筑产生的工业粉尘、金属尘、水泥尘等;汽车、飞机排气等。天然源有土壤尘、火山灰、森林火灾灰、海盐粒等。
    颗粒物还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排放源直接排入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颗粒物,在大气中未发生变化。二次颗粒物是由排放源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经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转化为液态或固态的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氯气、氨、有机气体等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铵盐和有机气溶胶等。
    当颗粒小到10μm以下(称可吸入颗粒物)就可以随着人们呼吸吸入人体肺部,几百种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的苯、二恶英、多环芳烃和含有高毒性成分的几十种金属如铅、镉等随之侵入人体,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空气质量日报选择可吸入颗粒物作为一个指标。
    悬浮颗粒物还会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其中0.1至1μm的微粒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特别是浓度大于100μg/m3的时候。
    由于颗粒物本身可能具有活性,或能吸附化学活性物质,因此它具有腐蚀性,可对物料起到直接的化学破坏作用。如腐蚀金属表面,破坏带有油漆、涂料的表面等。
河南省
生态环境厅
企业服务日
活动
关闭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