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8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08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落实“两转两提”为契机,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1%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减少6.2%和7.17%,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但是,当前全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任务艰巨,个别断面水质达标率较低,农村环保相对滞后,环保投入缺口较大,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繁重。
水环境
状况
与上年相比,2008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0.52降至0.43。省辖四大流域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全省监控河段总长度为7979.4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4528.2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增加269.0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801.1公里,占10.0%,比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减少79.6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294.6公里,占3.7%,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增加28.7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2355.5公里,占29.5%,比上年减少2.8个百分点,减少218.1公里。
1.淮河流域
水质级别为轻污染。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514.8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55.7%,比上年增加269.0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441.4公里,占9.8%,比上年减少111.2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62.0公里,占1.4%,比上年减少99.0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1494.9公里,占33.1%,比上年减少58.8公里。
与上年相比,淮河干流、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汝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或良,洪河、泉河仍为轻污染,颍河、沱河仍为中污染,清潩河、贾鲁河、双洎河、黑河、涡河、惠济河、包河仍为重污染。黑茨河由中污染变为良,大沙河由轻污染变为重污染。重污染的河流中,贾鲁河、黑河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惠济河有所减轻,包河污染程度明显加重,双洎河有所加重,清潩河、涡河污染程度基本无变化。
2.海河流域
水质级别为中污染。监控的788.8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05.5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26.0%,与上年持平;无Ⅳ类水质河段,比上年减少73.3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73.3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9.3%,比上年增加73.3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510.0公里,占64.7%,与上年持平。
与上年相比,淇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安阳河仍为轻污染,卫河、共产主义渠、马颊河仍为重污染。汤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重污染的河流中,马颊河污染程度显著减轻,卫河明显减轻,共产主义渠污染程度基本无变化。
3.黄河流域
水质级别为轻污染。监控的1912.9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1296.0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67.8%,与上年持平;Ⅳ类水质河段长107.0公里,占5.6%,与上年持平;Ⅴ类水质河段长159.3公里,占8.3%,比上年增加159.3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350.6公里,占18.3%,比上年减少159.3公里。
与上年相比,黄河干流、宏农涧河、洛河、伊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或良,沁河仍为中污染,蟒河、金堤河仍为重污染。天然文岩渠由重污染变为中污染。重污染的河流中,金堤河污染程度显著减轻,蟒河污染程度基本无变化。
4.长江流域
水质级别为良。监控的764.6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511.9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67.0%,与上年持平;Ⅳ类水质河段长252.7公里,占33.0%,比上年增加104.9公里;无Ⅴ类水质河段,比上年减少104.9公里;无劣Ⅴ类水质河段,与上年持平。
与上年相比,老灌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良,白河、湍河、唐河水质级别由轻污染变为良。
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平顶山、漯河、安阳、濮阳、许昌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为优,周口、信阳、新乡、驻马店、济源、郑州、鹤壁、开封、南阳、商丘、洛阳、三门峡、焦作13个城市水质级别为良好。
6.城市地下水
2008年全省城市地下水水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郑州、南阳、鹤壁、周口、平顶山、安阳、济源、漯河、焦作、许昌、信阳、驻马店、商丘、洛阳、三门峡、新乡16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级别为良好,开封、濮阳2个城市为较差。
7.水库
全省水库水质总体较好。监控的23座大中型水库中,故县水库、昭平台水库、窄口水库、省辖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尖岗水库、白沙水库、陆浑水库、孤石滩水库、白龟山水库、石漫滩水库、彰武水库、小浪底水库、鸭河口水库、南湾水库、鲇鱼山水库、石山口水库、五岳水库、板桥水库、薄山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三门峡水库、泼河水库、宿鸭湖水库、宋家场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省辖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当总氮参与评价时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8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30.9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31亿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7.60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65.09万吨。
措施与行动
狠抓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网配套及运营管理,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投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136座,建成总规模为586.8万吨/日。
编制完成《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河南省淮河、海河、黄河中上游“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卫河、贾鲁河、惠济河三个重点流域和全省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发布《河南省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对加快全省合成氨工业结构调整及削减氨氮排放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台《河南省沙颍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在河南省环境经济政策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完成化工、造纸等15家涉水重点排污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大气环境
状况
2008年,全省18个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均为良。与上年相比,平顶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由轻污染变为良,其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持平。
国控重点城市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三门峡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焦作市达到三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平顶山、三门峡、郑州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由三级变为二级,分别降低26.7%、22.5%、13.0%;开封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下降29.6%;洛阳、安阳、焦作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基本持平。
全省省辖城市降水平均pH值为6.46,酸雨平均发生率为0.4%。济源、南阳、信阳3个城市出现酸雨,酸雨发生率分别为2.8%、2.6%、2.9%。与上年相比,全省省辖城市降水平均pH值上升了0.55个单位,酸雨平均发生率降低3.6个百分点。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8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0264.09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5.20万吨,烟尘排放量为61.3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8.67万吨。
措施与行动
印发《关于加强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的通知》,规范全省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对铁合金、电石、刚玉3个行业和24家电厂脱硫工程的建设及改造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对火电、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等以排放大气污染物为主的项目强化环评审批管理,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重点督察了全省28家投产未验收及在建电站项目的“三同时”落实情况;完成15家电力、冶炼等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加强机动车尾气环境监管工作;圆满完成奥运期间进京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
声环境
状况
2008年,全省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87.9%,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段达标率为84.9%。与上年相比,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提高0.9个百分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段达标率下降2.4个百分点。
周口、济源2个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鹤壁、开封、新乡、三门峡、濮阳、南阳、安阳、驻马店、平顶山、许昌、漯河、商丘、焦作、洛阳、信阳15个城市为较好;郑州市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周口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由轻度污染变为好,济源市由较好变为好;郑州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由较好变为轻度污染。
濮阳、周口、安阳、新乡、平顶山、鹤壁、商丘、济源、漯河、驻马店、焦作、南阳、三门峡、郑州、开封、许昌16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洛阳、信阳2个城市为较好。与上年相比,周口、开封2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由较好变为好;洛阳由好变为较好。
措施与行动
开展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做好噪声治理基础工作;推广隔声、吸声、消声等先进治理技术,为噪声治理提供技术保障;加强机械加工、冶炼、交通等噪声重污染项目的环评审批及“三同时”管理;加强对建设施工工地、室外群众性娱乐活动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监督检查;采取临时性区域交通管制措施。
固体废物
状况
2008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556.67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4.5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123.8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253.89万吨,处置量2479.2万吨,排放量2.64万吨。
措施与行动
根据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全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进行更换,并组织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进行检查,规范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开展重点行业产生危险废物基本情况的专项调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加速推进铬渣治理工作。
加快医疗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郑州、焦作、漯河、洛阳、许昌、南阳、新乡7个省辖市已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营。
全省共建成12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3.2万吨。
辐射环境
状况
2008年,全省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在71.5~113.9nGy/h之间,均在天然辐射本底正常波动范围内。
河南省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未发现明显变化;退役的核工业781矿处于有效监控内,未发生放射性矿物质扩散事件。
位于河南省的国控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0.1MHz~3GHz频段内综合场强范围在0.98~1.28V/m之间,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限值。
总体分析,全省辐射环境水平仍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公众剂量限值范围之内。
措施与行动
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18个省辖市全部完成辐射环境监管和监测机构建设。开展以保奥运安全为目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现场检查活动,确保了奥运会期间全省辐射环境安全。
对符合条件的517家放射源工作单位全部核发了辐射许可证,发证率100%;对2579家射线装置工作单位中的2510家核发了许可证,发证率97.3%。批准新购放射源817枚。全年未发生重特大辐射安全事故,发生一般事故1起。
原省放射性废物库安全退役,将库存的3063枚放射源、2.2吨放射性废物、28枚医用Ⅰ类放射源和81枚辐照用源安全运输到国家西北处置场处置。新建成的省放射性废物库开始运行,为放射性废物的收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生态环境
状况
河南省地处我国东西南北过渡带,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旱涝灾害频繁,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较低。2008年,全省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造林绿化成绩显著,土壤沙化和盐渍化状况得到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全省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较弱,天然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8℃,比常年同期偏高0.4℃,其中冬、夏季偏低,春、秋季偏高;年平均降水量为709.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9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243小时,为1961年以来第5个日照最少的年份。冬季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初春、初夏和年末部分地区出现了阶段性干旱;夏季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局部地区暴雨造成严重内涝。总体来看,2008年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充沛,气象灾害偏轻,气候条件为偏好年份。
森林 全省林木覆盖率为22.64%,林业用地面积456.41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70.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337亿立方米。全省共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7处,总面积247273.83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处,省级森林公园67处。全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601.36万亩,创历史最高;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160万亩;建成林业生态县45个;新乡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自然保护区 2008年底,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5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21个,地市级1个,县级2个,总面积75.4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
耕地与施肥 截至2008年底,全省耕地面积11889.56万亩,人均耕地1.20亩,基本农田面积1.034亿亩。本年度全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5.38万亩,建设占用耕地14.67万亩,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净增耕地0.71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
全省化肥施用总量601.68万吨(折纯),居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长5.4%,其中氮肥占45%、磷肥占18%、钾肥占6%、复合肥占31%,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量836公斤。肥料利用率偏低,是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物种 全省有维管束植物近4000种,分属198科、1142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27种,其中国家一级3种,国家二级24种,列入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98种。已知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其中两栖动物20种、爬行动物38种、鸟类382种、兽类80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5种。
湿地 全省湿地总面积110万公顷(含水稻田44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6%。已建立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7处,其中国家级3处,全省湿地保护区总面积26.8万公顷。三门峡库区湿地、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宿鸭湖湿地、丹江口湿地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
生态示范区 卢氏县、登封市、尉氏县、民权县、柘城县、遂平县、新蔡县、濮阳县、台前县、清丰县、濮阳高新区11个县(市、区)和濮阳市完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任务。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 2008年,36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全省省级以上环境优美小城镇达到83个,其中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3个。232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村。临颍县南街村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全国第一批、也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措施与行动
全省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输水总干渠沿线污染控制为重点,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为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并召开首次全省农村环保工作现场会;编制完成《河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年)和《河南省农村污染防治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截至2008年底,全省40个养殖业发展重点县的17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了养殖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抓好秸秆禁烧,为确保奥运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的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展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加大生态类项目环评审批和监管力度。
全省启动生态林业省建设规划,实施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城市林业和生态村镇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年全省共有496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2.06亿株,为历年来最高。组织完成全省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组织开展5次涉林案件专项打击活动,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0688起。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专项普查。
环境监督管理
环境法制 2008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6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继续实施“区域限批”、挂牌督办和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民权县和偃师市实施了“区域限批”,对12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将5家典型违法企业列入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推动了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了企业污染治理的步伐,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环境监察 2008年,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共组织现场检查36万人次,检查企业82000多家次,参与环境应急污染事故处置5起。开展“迎奥运促减排严厉打击环境违法专项行动”、环境安全隐患百日督查和“敏感区域”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等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省12369环保热线共受理群众举报18207件,处理率100%。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08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在环评审批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限、支持先进、制止落后,积极服务符合政策要求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9710个,其中省级审批319个,地市级审批5506个,县级审批3885个。切实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全省共验收建设项目2687个,“三同时”执行率为93.97%,其中省级验收18个,地市级验收1391个,县级验收1278个。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对河南省粮食核心区规划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并组织对煤化工、电力两个重点行业开展了规划环评。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和重点行业规划环评,全年共完成67个规划环评的技术审查。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008年,全省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为“十一五”以来最大降幅,推进污染减排的措施主要有:一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规定》,制定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严格实行污染减排月报、季核、半年公示、年终考核制度;二是省政府与各省辖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省辖市政府又将总量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重点排污企业;三是在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的同时,又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的管网配套及运营管理;四是狠抓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工程建设和管理,明确技术标准,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减排效益;五是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全年全省共关停治理落后产能企业373家。
专栏
【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 2008年3月28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全省的环保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特别是2008年的目标任务。各省辖市政府向省政府递交了2008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2008年7月25日至9月底,省环保局深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组织一批课题调研、开展一批规划环评、交流一批中层干部、健全一套减排体系、建设一套监控系统、完善一套规章制度等“六个一”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理念,转变了作风,提高了素质,推动了工作。
从2008年10月开始,省环保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确立了“坚持‘两保一高’、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克服六种倾向、破解六大难题、健全六项机制、坚持六个结合、剖析六大典型、实现六个转化的目标,达到了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编制完成、批准实施《河南省2008~2010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计划投资6.7亿元,围绕“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目标,全面启动包括环境自动监控平台、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厂、辐射环境质量及放射性污染源、突发环境事件监测与指挥系统等九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预计2010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
【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2008年,全省对电力、铁合金、电石、刚玉行业和卫河、贾鲁河、惠济河流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36家重污染企业和生产线被依法关闭取缔,307家企业完成深度治理任务,15家企业或项目停产治理,15家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成投运。经过整治的卫河、惠济河、贾鲁河水质明显改善,卫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较去年下降39.5%和41.9%,贾鲁河分别下降32.3%和43.3%,惠济河分别下降3.2%和13.9%。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回头看”活动,对2005年以来进行综合整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及关闭、治理企业进行排查,严防污染反弹。
【河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2008年,全省继续开展污染源普查。落实普查经费8014万元,做好483900个普查对象的数据填报、审核和录入工作,如期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准备阶段和全面普查阶段的任务。组织编印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宣传手册》、《普查宣传挂图》、《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文件资料汇编》等。《中国环境报》登载了河南省的做法和成效。
【环保科技】 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完成“河南省2008年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我省一项环保科技项目获环境保护部“2008年度环境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和省环保局联合制定出台《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全年完成38家企业上市的环保核查工作。
【水专项】 2008年,河南省成立了水专项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编制完成《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国家论证,实施方案涉及河南省四个课题,包括15个示范工程,预算安排中央财政资金4650万元。
【环境宣传教育】 2008年,省环保局、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同制定了《河南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多部门共同参与环境宣传教育的机制初步建立。以“推动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组织“环境大接访”活动,接待群众咨询和投诉5万余人次,接受举报和投诉共11372件,处理结案率92.48%。省环保局共举办新闻发布会6次,提供新闻通稿数十篇,有效发挥了环境新闻主渠道作用。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改革开放30年河南省环境保护成就展览、河南省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论坛和第三届中国国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等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省已创建各级“绿色社区”515个,各级“绿色学校”1170所,建成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9家。组织绿色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中小学生环保社会实践征文大赛、青少年环境保护系列比赛等活动。继续强化县区环保局长岗位培训,全省114名县区环保局长参加了培训。
【环保国际合作】 为履行我国签署加入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2008年8月1日,省环保局与环保部签订了《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项目协议书》,启动加快淘汰ODS能力建设工作。省环保局成立了履行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举办布置会和培训班,印发《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和销售企业情况调查方案》,完成全省4000多家ODS相关企业调查工作,建立相关企业信息库。编制宣传图册,组织开展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相关宣传活动。
省环保局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日本三重县环境森林部合作开展“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学习借鉴日本环境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手段,开展公众自觉参与的环境体验活动,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环境教育活动基地,提高全省环境教育工作的水平。项目实施时间为2008年至2010年。
【突发环境事件】2008年,全省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12起,其中商丘大沙河砷污染事件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其余11起属于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排污许可证】加快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度,全年全省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136个。
【环境信访和建议提案办理】 2008年,全省环保系统共受理群众来信3112件,接待群众来访1662批3074人次,处理率100%,其中省环保局受理群众来信486件,接待群众来访143批361人次。各级环保部门共办理人大建议248件、政协提案516件,办结率100%,其中省环保局办理人大建议14件、政协提案9件,代表、委员满意率100%。
【环保系统行风建设】 2008年,全省环保系统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省环保局在“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中,以“制定工作流程图、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为重点,绘制了67项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图,查找出117个廉政风险点,制定了268条具体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开展了廉政承诺活动,初步建立了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推进了环保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狠抓政风行风建设,严格实行禁酒规定,推动环保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全系统共有8个单位被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行风满意率由89.27%提高到91.07%,名次前移7位。
【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2008年,全省环保系统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联系工作实际狠抓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五大建设,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提升队伍素质,促进环保中心工作。汶川大地震后,及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派出环境监测队伍赶赴灾区,为灾区稳定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三门峡市环保局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系统共有各级文明单位194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