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综治平安建设

擦亮平安河南幸福底色 省生态环境厅推进平安建设纪实

来源:河南法治报发布时间:2024-12-19 17:44打印页面

  河南法治报记者吴倩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扛稳平安建设政治责任,创新工作措施,健全制度体系,坚决预防和遏制各类生态环境安全事故事件发生,以高质量平安建设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连续5年被评为省平安建设优秀单位。

  强化政治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在提高政治站位上不断用力,全面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平安建设有序进展。

  在理论武装上深化平安建设认识。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开启美丽河南建设的关键之年。厅党组坚持把平安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重要论述纳入“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内容。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经常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认真分析形势、部署推进工作,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提高对平安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从严从实抓好各方面举措落实。

  在思想教育中增强平安创建自觉。省生态环境厅抓好平安发展理念教育,结合“生态文明大讲堂”,举办环境应急安全专题报告会,引导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观;组织举办网络安全专题学习研讨会议,增强干部职工网络安全意识;强化案例警示教育,及时组织学习各级关于安全生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廉政建设等领域典型案例,让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

  在考核奖惩中激发守护平安动力。该厅坚持把平安建设、生态环境领域稳定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厅党组与各处室单位签订平安建设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各处室(单位)齐心抓,生态环境业务和安全稳定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良好工作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筑牢管理防线

  省生态环境厅紧紧扭住责任落实这个关键,成立以厅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5名专兼职人员,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培养平安建设工作联络员,建成承接上下、贯通左右的管理网络,统筹推进平安责任落实、安全任务落地。

  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该厅严格落实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制订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职责分工方案》,通过召开全省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会议、厅务会等,定期不定期通报研究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调度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期,加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持续巩固危险废物监管处置防线,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158家,利用处置总能力1317吨/年,有效保障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日产日清”;持续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规范管理、从严执法、应急备勤,全省连续12年辐射事故零发生;强化应急应对,科学制定“一河一策一图”应急预案,举办“保卫黄河—202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强化对口帮扶责任。该厅按照我省有关安排,与安阳市殷都区、驻马店市确山县结成平安建设联系点,认真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共建平安县域。今年以来,厅主要领导带头、分管领导跟进,先后3次带队深入联系点部分企业、社区,了解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分析形势、查找薄弱环节、部署推进措施,共同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同时,加大项目谋划支持力度,结合联系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全面统筹、积极协调,近两年来为联系点生态环境治理争取1.05亿元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了联系点平安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担实信访工作责任。该厅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专人负责、因案施策,注重从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发生;持续开展下基层走访活动,制订“厅领导包案解决信访问题方案”,搭建便民平台,拓展信访渠道,主动倾听意见,服务群众解难题,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

  强化污染防治筑牢生态防线

  省生态环境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理念,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增强美丽蓝天幸福感。该厅聚焦污染防治难点堵点问题,做好综合治理、源头防治,认真组织对省辖市进行的“一对一”环境空气质量监督帮扶专项行动,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截至9月30日,与去年同比全省优良天数增加4.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1天。

  提升清水绿岸获得感。该厅扎实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补短板行动,全面推进“净水入黄河”工程,深入开展“一河一策”综合治理。今年1至9月,全省160个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达81.6%,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质断面,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保持II类水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II类及以上。

  强化生态和谐安全感。该厅高悬督察执法利剑,高质量做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群众举报件整改落实,组织开展涉重金属、饮用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等执法帮扶行动,扎实开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数据造假“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聚力守护自然生态和谐安全。2019年以来,全省连续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3.9%,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自然生态保护范围,三门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强化刚性约束筑牢制度防线

  省生态环境厅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管长远管根本的关键,远近结合,统筹推进,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坚持长远与当下相结合。该厅制定《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完善领导责任制度,厅党组坚决扛牢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各地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处室扎实履行监管职责;出台《全省环境矛盾排查和化解考核方案》,每年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要点、重点时期举措等,让平安建设考核奖惩有依据、部署推进有抓手。

  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该厅出台《全省环境平安建设和维稳工作意见》《环境维稳评估制度》,着眼生态环境领域整体任务形势,全面进行布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平安建设的通知》,围绕扫黑除恶常态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严把环境准入关口、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推进环境管理方式创新、化解环境领域矛盾纠纷等7个方面,细化职责任务,明晰创建目标,让环保工作和平安创建相融共进。

  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该厅强化积案化解,对重点信访案件开展专项治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厅领导包案督办实名重复举报案件,让问题得到解决,赢得群众满意;坚持结合融合、提质增效,通过企业服务日、下沉帮扶指导、舆情专项督办等机制,推进问题解决扁平化、高效率、重成效,促使一大批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强化群防群治筑牢基础防线

  省生态环境厅紧密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平安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深化学习“浦江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拓展整治提升的新思路,全面打造和谐安全的良好氛围。

  做好经常性排查。该厅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指导各地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巡查,督导三门峡、南阳等地加强丹江口库区危险废物及水库上游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黄河清废”行动,加强黄河流域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院区安全隐患检查排查,围绕办公院区基础设施、消防设施配备、安全通道拥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定期对机关大楼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院区安全生产隐患;强化网络安全隐患巡查检查,常态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动态巡查全厅重要信息系统,认真处置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等通报的问题,及时消除网络安全风险隐患。

  注重立体化防护。该厅从人防、物防、技防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平安建设基础。夯实人防基础,聚焦应急管理、环境风险、网络舆情等重点内容,抓好环境应急等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能力;针对院区安保、消防安全等重点岗位人员,加强教育管理培训,增强安全防范责任意识。巩固物防基础,严格按照国家消防安全标准配置足量消防器材,在关键入口、通道等位置安装门禁系统、防爆门、防火门等,提升物理防范能力水平。增强技防基础,加强对大气、水、土壤、危废、辐射等相关数据的信息监管,不断提升技术防范能力。

  深化多方位宣传。该厅围绕化解矛盾、安全生产等方面,在办公区、家属院悬挂标语、布置展板,利用执法检查、调研帮扶等时机发放宣传手册,在厅官网开设“网络安全周飘窗”,营造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氛围;利用“中原盾”“河南环境”等政法新媒体宣传平台,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领域平安建设工作,拓展宣传领域,扩大宣传阵地,不断提升宣传成效,多次受到省委政法委表扬;结合“生态文明大讲堂”,广泛宣传综治平安建设、安全防范常识,让环保文化和平安文化相互融合,全力推进平安建设,以美丽之花擦亮平安河南的幸福底色,为构建平安河南作出生态环境领域应有贡献。

河南省
生态环境厅
企业服务日
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