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于5月25日下午举行。会议结束后举行了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他回应了哪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问题,一起来看——
第一,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
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
第二,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注重“三个治污”——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
“五个精准”。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
第三,要注重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帮扶。
“十三五”的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进很顺利,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比较好。
“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生态环保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中,到2019年年底,有7项已经提前完成。这7项里面,包括4项总量指标,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项环境质量指标里面,已经完成了3项。
第一项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到2019年年底,已经下降了23.1%,超额完成了5.1个百分点。第二项是Ⅰ-Ⅲ类的优良水体,按“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要达到70%,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74.9%。第三项是劣五类水体,“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小于5%,去年已经降到了3.4%。
还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在今年要继续努力。一项是单位GDP的碳排放,另外一项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
在看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当下的形势。第一个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个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个是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十四五”环保规划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一手抓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此同时,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第二方面,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七大体系建设,包括领导责任体系,包括企业责任体系,包括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以及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
从重污染天气的变化情况来看,治理途径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但是在排放偏重的情况下,改善比较脆弱,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就会影响大气的质量。春节期间连续出现了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就是典型的案例。
大气环境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排放,另外一个是容量。当排放远远大于容量的时候,重污染天气可能就出现了。春节期间,全社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量和正常水平相比降低了30%;但由于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环境容量降低50%左右,所以出现了重污染天气。
措施和办法:从长远来看,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从中短期来看,要实施重大污染减排工程,包括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洁取暖替代,减少散煤的燃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转铁等。从即时的措施看,要采取联防联控,做好大气污染的应急响应。
中央环保督察走过五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成效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借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力量,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共识。
第二,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长效化。各个省都建立了环保督察制度,另外最近中央也明确了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可以概括成四句话,老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
今年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主要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围绕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围的、身边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