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主题分类 > 环境质量信息 > 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索 引 号: 10320-0202-2006-00113 分类: 环境管理业务信息\环境信息化
发布机构: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文日期: 2006-06-05
名  称: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文  号: 有 效 性: 生效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   述
 
      2005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工作,按照省政府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场硬仗的要求,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以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为重点,以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为手段,打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硬仗。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突破一万亿元、增长14.1%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是,当前全省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脆弱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水 环 境
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  全省地表水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2005年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4475.2公里,比2004年增加5.2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319.0公里,比2004年增加112.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56.6公里,比2004年增加110.1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628.6公里,比2004年减少228.1公里。
      淮河流域  2005年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461.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264.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1787.3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增加57.2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减少170.0公里。
淮河干流、白露河、史灌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浉河、竹竿河、潢河水质级别为优或良好;洪河、颍河、沱河为中污染;贾鲁河、双洎河、惠济河、涡河、清潩河、包河、黑河为重污染;黑茨河由重污染变为良好,汝河由轻污染变为良好,泉河由良好变为轻污染,大沙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海河流域   2005年监控的788.8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05.5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83.3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均无变化。
淇河水质级别为优,安阳河为轻污染,汤河为中污染,卫河、共产主义渠和马颊河仍为重污染。
      黄河流域   2005年监控的1912.9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1296.0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55.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61.9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减少52.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增加52.0公里。
伊河、宏农涧河水质级别为优或良好,蟒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仍为重污染;黄河干流、洛河由良好变为轻污染,沁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长江流域   2005年监控的764.6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511.9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52.7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和Ⅴ类、劣Ⅴ类基本无变化。
老灌河水质级别为优,白河、唐河为轻污染;湍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城市饮用水源地  2005年,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为良好,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8.0%。驻马店、平顶山、济源、周口4个城市水质级别为优;许昌、漯河、鹤壁、安阳、新乡、郑州、焦作、开封、商丘、三门峡、南阳、信阳、洛阳13个城市水质级别为良好;濮阳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与2004年相比,全省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好转,由轻污染变为良好。焦作由重污染变为良好,周口由良好变为优,鹤壁和漯河由优变为良好;其它14个城市的水质级别保持不变。
      地下水    2005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级别为良好。郑州为优,鹤壁、南阳、洛阳、济源、漯河、平顶山、三门峡、商丘、信阳、许昌、安阳、焦作、驻马店、新乡14个城市为良好,周口、濮阳、开封3个城市为较差。
      水库  2005年,全省水库水质较好,监控的23座大中型水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其中平顶山昭平台水库、孤石滩水库水质为Ⅰ类;郑州尖岗水库、白沙水库,洛阳故县水库、陆浑水库,平顶山白龟山水库、石漫滩水库,南阳鸭河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信阳南湾水库、泼河水库、鲇鱼山水库、五岳水库、石山口水库,驻马店板桥水库、薄山水库、宋家场水库,安阳彰武水库、三门峡窄口水库水质为Ⅱ类;济源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驻马店宿鸭湖水库水质为Ⅲ类。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量为26.2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2.35亿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3.91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72.0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为34.26万吨,生活废水中COD为37.82万吨。
措施与行动
      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省已对926个单位发放了排污许可证。
      实施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深度治理。2005年全省工业废水治理项目310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0.6万吨/日。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31座,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255万吨。
大 气 环 境
状况
      2005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为82.6%,比2004年提高7.0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濮阳、南阳、信阳、新乡、商丘、驻马店、洛阳、三门峡、周口、郑州、许昌11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为良;开封、焦作、漯河、安阳、鹤壁、济源、平顶山7个城市为轻污染。与2004年相比,空气质量为优和良城市数增加2个,无中污染和重污染的城市。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5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 15498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2.45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7.11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5.3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   92.84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5.7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7.12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70.43万吨。
措施与行动
      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完善城市环境功能区划,推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关闭水泥、耐火材料、金属镁等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加大烟尘控制区管理力度,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247个,面积2204.5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21.6%。
声 环 境
状况
      2005年,全省城市功能区达标率为81.2%,建成区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分别是:南阳、济源、新乡、平顶山、鹤壁、驻马店、漯河、濮阳、三门峡、开封、洛阳、信阳、商丘和许昌。轻污染的城市分别是郑州、安阳和焦作。交通噪声声源强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周口市缺测)
      与2004年相比,全省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稳定,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提高1.9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巩固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积极创建“安静小区”。实行机动车禁鸣措施,缓解了噪声扰民问题。全省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44个,总面积1592.2平方公里。继续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集中控制工作。
固 体 废 物
状况
      200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178.2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5.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243.5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856.8万吨,处置量1286.7万吨,排放量3.6万吨。
措施与行动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4%。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42个。
      以危险废物控制为重点,加强对危险废物、进口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与处置。郑州市、南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辐 射 环 境
状况
      2005年,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仍然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核技术应用,伴生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控制在局部区域,未对环境产生影响;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库区内放射性水平未发生异常变化;退役的核工业781矿处于有效监控内,未发生矿物质扩散。
      随着空间各种电磁信号的增加,城市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整体有所升高,但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措施与行动
      全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焦作、安阳、洛阳、新乡、濮阳6个省辖市相继成立了辐射环境监管监测机构。
      强制推行放射源安全许可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核技术应用单位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强对全省6425枚在用放射源的管理。
      加大对全省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处置力度,全年收贮、处置废旧闲置放射源592枚,达到历年收贮数量的最高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省放射性废物库累计收贮废旧闲置放射源1698枚,全省潜在的废旧闲置放射源安全风险已基本消除。
生 态 环 境
状况
      200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全省林木覆盖率22.64%。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脆弱。水生态系统部分功能失调,许多河道已丧失生态功能,部分湿地面积萎缩,土壤污染的影响日渐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大。
      森林  全年共完成营造林404万亩,花卉与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发展到47万亩。新建立了11处省级森林公园。全省森林公园达到8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6处、省级森林公园61处。
      自然保护区  2005年,国务院批准新县连康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政府批准郑州黄河湿地和洛阳熊耳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10个,地方级22个,总面积达73.7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3%。
      风景名胜区   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0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1个。
      物种  2005年底全省有维管束植物近4000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2.2%;已知的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占全国总种数的20.4%;已定名的昆虫2000多种,占全国昆虫种类的66.7%。
      湿地  2005年,新增湿地保护区一处,全省湿地总面积达110.8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6%。湿地保护区面积24.38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1.99%,由于受气候和开发活动影响,部分湿地呈萎缩趋势,生态功能退化。
      城市绿化  全省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1567.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0821.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33%;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13.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5平方米。
      生态示范区  2005年底,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18个,省级生态示范区1个。全面启动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及开展了环境优美小城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气候  2005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5℃,比常年偏高0.2℃,基本正常,其中冬季气温明显偏低,春、夏、秋季气温偏高。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866.7毫米,较常年偏多,其中冬季降水正常,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降水偏多。全省年日照时数偏少。
措施与行动
    继续加大林业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力度。全省林业部门共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政案件12958起、刑事案件2285起,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42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8459人,收缴木材9.8万立方米,查获野生动物29.8万只(头)。
      环保部门统一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查处纠正了一批违反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行为。
      2005年,在信阳市和商丘市分别召开了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安排和督促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位于淮河、伊洛河和丹江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和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县全部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信阳市及所辖的县(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首次在省会郑州开展“5·22”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日,对发现侵入我省一些地方的有害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施了强制性铲除。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防治工作,全省建成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环 境 监 督 管 理
 
      环境法制   2005年,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明查暗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纠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7200多起,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532起,其中,省环保局直接查处了31起典型违法排污案件,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坚持处理事与处理责任人相结合,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因环境违法问题,各级环保和行政监察机关共追究了131名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其中县处级干部4人。
      环境监察  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全省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9万人次。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作用,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及时调查处理。省辖市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通过环保热线受理公众举报投诉21164起,结案20740件,结案率98%。2005年,全省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明显增强,有10个环境监察机构通过了标准化建设一级达标验收。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05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上大关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省政府确定的100户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和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从速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建设,坚决制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建设,对在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重污染项目予以否决或提出调整产品工艺和规模的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管。全省通过“三同时”验收的建设项目共2286个,其中省级验收96个。2005年,我省在规划环评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郑东新区近期规划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评审,并获得批复。
 
专栏
      【重要会议】  2005年3月18日,省政府在郑州市召开全省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安阳市安林公路两侧小钢铁小水泥企业群、鹤壁市小金属镁企业区、平顶山市炼焦企业区、新乡市造纸企业区、郑州新密市小造纸企业区等5个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005年3月4日—24日,省政府先后在驻马店市、新乡市和郑州市召开洪河流域、天然文岩渠流域和贾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席办公会议,安排部署流域(区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2005年4月28日,省政府在义马市召开全省循环经济现场会,交流和总结各地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做法、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省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005年10月21日,省政府在郑州市召开全面落实环保责任目标及重点流域区域工作督查通报电视电话会议,旨在全面分析各省辖市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查找差距,进一步认清形势、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政府环保责任目标】  2005年初,省政府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2005年底,省政府组成联合考核验收组,对各省辖市政府环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验收结果显示: 18个省辖市政府均完成了2005年度环境保护责任目标,郑州、许昌、三门峡、鹤壁、济源为完成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优秀单位,其余13个省辖市为完成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先进单位。
      【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2005年,省政府决定对安阳市安林公路两侧小钢铁小水泥企业群、鹤壁市小金属镁企业区、平顶山市炼焦企业区、新乡市造纸企业区、郑州新密市小造纸企业区等5个重点区域和洪汝河、贾鲁河、天然文岩渠等3个重点流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李成玉省长和刘新民副省长多次听取汇报,并亲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指导工作。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多年来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一些地区落后生产能力被取缔、淘汰,工业结构得到优化;一些企业违法建设、违法排污的问题受到严厉查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005年,全省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了联合办案的长效机制,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7200多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32起。清理废止了一批有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土政策”,严肃追究了一批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推动了环保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城市环境保护】 2005年,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力度,及时公布“城考”的排名结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动重点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郑州、洛阳、三门峡三市已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了创建申请,郑州、洛阳市的“创模”规划已经国家环保总局组织评审。
      【环保执法能力建设】 2005年,全省在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资金14326.6万元。其中省本级累计投入资金4396万元,主要用于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辐射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截止2005年年底,全省已基本建成39个跨市界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全省环境信息网络。
      【环保科技】  2005年,全省共有9个项目获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有2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组织义马市、郑州市上街区、桐柏安棚碱矿等8个单位开展了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工作;对全省74家重点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河南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宣传教育】  2005年,在继续组织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办《环保聚焦》栏目、开展“绿色系列”创建等传统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精心策划了“树环保形象,为百姓服务”环保系列宣传活动,掀起环境保护宣传新高潮。组织开展了全省各市、县(区)环保部门统一行动的“环境保护为民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9所,省级“绿色学校”152所,市级及县级“绿色学校”1323所;国家级“绿色社区”5个、省级“绿色社区” 25个、市级“绿色社区”65个;省级“绿色企业”20家。
      【环境污染事故】   2005年,全省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起,其中水污染事故7起、大气污染事故7起。
      【环境信访和建议提案办理】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8053件,同比上升37.8%,处理率达到98.9%;接待群众来访5799人次,同比上升18.5%,处理率96.5%。各级环保部门共办理人大建议328件、政协提案508件,办结率100%。
      【环保系统行风建设】  2005年,以抓“不作为”、“乱作为”为突破口,硬起手腕,加大行风建设,并把整改工作贯穿于行风评议全过程,解决了一批热点和难点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实行举报处理限时制,进一步规范了12369环保热线;组织召开了面对面行风评议大会和重点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加强了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行风稽查工作机制,通过组织暗查、互查等形式,先后对全省47个市县环保部门进行了重点督察。
      【精神文明建设】  2005年,坚持以人为本,服从大局、服务群众,狠抓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环保队伍的素质。目前全系统各级文明单位共有193个,省级文明单位34个,全省18个省辖市环保局中省级文明单位的有12个,市级文明系统1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8个,市级双文明单位2个。
河南省
生态环境厅
企业服务日
活动
关闭